焦點
-
賽德斯 SADES ANUBIS 阿努比斯 全透側水冷機殼,高貴不貴的全功能電競造型機殼!
阿努比斯(Anubis)一般人俗稱為胡狼神,也因為在古埃及不同文獻中扮演著不同角色,因此又有冥神、木乃伊守護神之稱。賽德斯這款機殼以阿努比斯為名,想必就是為了取其守護的意思,為玩家守護安裝在裡面的心愛電腦零組件。 賽德斯SADES ANUBIS阿努比斯,就外型來說,相較於其他幾款,線條顯得精鍊許多,機殼主體是以白色為主,前面板則是黑色直線條做成氣霸造型,並裝上SADES銘板點綴,前置I/O全位於機殼頂部,有兩組USB 2.0、1組USB 3.0、3.5mm耳機、麥克風插孔,以及電源開關和重置鍵,還預留了1組風扇轉速控制的位置。 賽德斯SADES ANUBIS阿努比斯,寬度僅18公分,讓這款機殼看起來顯得瘦高,不過卻是款貨真價實的ATX機殼,並向下相容microATX、ITX;內部空間方正,且5.25吋籠架也設計得比較短,因此提供了相當寬裕的空間,可裝下16.5公分高的CPU風扇,以及37公分長的顯示卡,主機板架上也留有許多孔位,方便玩家走線之用。2組2.5吋SSD跟主機板鎖在同一側,第3組則可安裝在電源區上方;另外2組3.5吋HDD,則是透過一側滑軌螺絲、一側一般螺絲固定在電源供應器正後方。 至於散熱系統部分,賽德斯SADES ANUBIS阿努比斯,最多可以安裝6組12公分風扇(前2、上2、下1、隱藏1),將冷空氣由前方吸入,通過機箱內部後再由上方及後方排出,或是直上240mm水冷排,來達到更佳的靜音效果。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該款機殼並無內建風扇,玩家要記得另外選購;好處是,玩家可以自行安裝喜愛與效能更好的散熱風扇,不用再屈就於一般散熱風扇。擁有顯眼外型、內部空間寬敞、用料中規中矩,值得有預算考量的玩家考慮。 賽德斯SADES ANUBIS阿努比斯全透側水冷機殼的話,目前台北光華商場,原價屋報價:990元。價格的話,真的相當平實,預算比較有限的玩家也買得起。 這次,實測開箱了賽德斯SADES ANUBIS阿努比斯全透側水冷機殼,可以發現這是一款高質感的好貨,該有的功能都有,而且支援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方便玩家做水冷改裝,是款相當物超所值的電競造型機殼。 整體來說,這是高貴不貴的全功能電競造型機殼! 廠商名稱:SADES - 賽德斯 - 深圳市赛德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臉書粉專: 代理商名稱:立光科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網址: 代理商臉書粉專: 代理商官方客服&維修LINE:@kronefans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AMD VR重裝武器,引領下世代GPU技術
近年來,AMD在桌上型、行動型的處理器(CPU)、繪圖晶片(GPU)、加速處理器(APU)等市場不僅頻頻推出更令人驚豔的產品之外,在虛擬實境(VR)市場更是積極耕耘,朝向產業領導者的步伐邁進。AMD近期推出了完整的VR的解決方案,包括RADEON VR Ready Premium認證的消費者產品、RADEON VR Ready Creator認證的開發者產品,並同時在Computex 2016公佈下世代全新產品,包括AMD第七代A系列行動APU、即將推出的Radeon RX 480,以及搭載Zen核心的桌上型處理器,另外,更展現了XConnect與Polaris GPU,以展示AMD在繪圖技術的創新與革新。 2016年堪稱VR元年,各項與VR相關的硬體、軟體、周邊產品已紛紛推出,AMD在VR領域的技術研發,可說是相當積極。先前AMD發表Liquid VR技術,能針對人類視覺特性而設計,包含一連串的VR運算技術,像是能支援多GPU運算分工繪製畫面,使VR畫面不延遲,且能降低CPU負載率,提升繪圖效率,讓玩家獲得最佳的VR體驗。 由於AMD已釋出LiquidVR SDK(軟體開發工具)提供開發者使用,讓VR開發商能夠開發出以LiquidVR技術為基礎的虛擬實境相關應用,包含遊戲、醫學研究、教學訓練或是資料分析視覺化,都會有更十足的幫助。LiquidVR具備了Direct-to-Play(直連頭戴式顯示器播放)、Asynchronous Shaders(非同步著色)、Affinity Multi-GPU(多繪圖處理器協同處理)、Latest Data Latch(資料即時抓取)等四大特色,從Headset(VR頭盔)端到Application(應用程式)端都能提供最佳的繪圖運算效能,讓玩家進行VR遊戲或各式VR應用時,眼睛能享受到即時更新、無延遲的超流暢畫面,讓玩家享受到更舒服、更逼真、更感動的虛擬世界新體驗。 LiquidVR目前已成為VR開發業者的工業標準,廣泛獲得業界採用。據Jon Peddie Research市調機構在3月11日所公佈的數據中,在全球的VR硬體系統中,AMD的VR技術可以在83%的VR頭盔上實現,表示其VR技術幾乎能廣泛應用到各種產品上,呈現出最佳的VR效果。包含HTC Vive、Oculus Rift、Sulon Q等頭戴式顯示器,都是基於LiquidVR的技術,以提供使用者更逼真的VR體驗。 此外,AMD也推出Radeon VR Ready Premium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其Radeon R9 Fury/Fury X、R9 Nano、R9 390/390X、R9 290/290X等顯示卡產品,都能賦予最流暢、最逼真的VR體驗,讓消費者在選購能執行VR的顯示卡時能有所依據。並提供VR開發業者使用Radeon相關顯示卡產品開發時,能運用到顯示卡的優勢,發揮出最完善的VR視覺效果。AMD藉由與VR開發業者合作,提供各種技術支援,同時提供VR相關認證,藉以建立自家的Radeon VR生態圈。AMD Radeon R9 290以上顯示卡,透過SteamVR的測試,皆已達到VR Ready等級,搭配HTC Vive即可獲得最佳的VR沉浸式體驗。 隨著VR應用軟體的需求市場被打開,大家都在意VR能提供什麼樣的內容服務,這其中,VR最大宗的應用當然是以遊戲為主,而目前已有不少廠商加入開發VR遊戲的行列。AMD除推出消費市場專屬的VR認證顯示卡之外,也推出專為VR開發者所設計的Radeon VR Ready Creator產品,提供絕佳的VR開發環境,以加速VR開發者的產品問世。 AMD於4/26正式上市的Radeon Pro Duo專業繪圖顯示卡,就是隸屬於Radeon VR Ready Creator產品一環。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單張顯示卡就內建了兩顆Radeon R9 Nano晶片,提供雙倍效能,以及高達16 TFLOPS的運算能力。更重要的是除了既有的Radeon驅動程式可以安裝之外,其FirePro的驅動程式也能安裝,提供雙倍精度(Double Precision)的浮點運算能力,讓開發者能快速製作各種場景、角色、物品…等等。讓電腦從高階遊戲電腦,搖身一變成為專業的繪圖工作站。 相當於將兩張Radeon R9 Nano做在一張卡上的Radeon Pro Duo,其內建兩顆Fiji XT的GPU,並有各自的HBM(高頻寬記憶體),且在散熱設計上採用一體式水冷設計,因此不僅運作時能夠兼顧安靜,在效能上能夠再往上突破,以4K遊戲的效能測試各項遊戲,包括Rise of the Tomb Raider、GTA V、Battlefield 4、Assassin’s Creed Syndicate、Ashes of the Singularity、Far Cry Primal等,Radeon Pro Duo的實測效能是GTX Titan X的1.5倍,跟自家Radeon R9 295x2的相比則為1.3倍,為當今效能最快的顯示卡。 在VR支援度方面,目前Radeon Pro Duo已可完整支援Oculus Rift SDK v1.3與HTC Vive等VR頭盔,提供廠商完善的VR開發環境。 在筆電市場中,有針對各種市場需求而設計的產品,有主打輕薄短小、時尚外型的一般或商用筆電,也有強調超快效能、遊戲專用的電競筆電。前者由於大多內建整合型繪圖晶片(簡稱內顯或iGPU),其繪圖效能有限,是無法執行一些中量或重量級遊戲的。而後者則是內建了一顆獨立的繪圖晶片(簡稱獨顯或dGPU),讓筆電也能夠執行重量級遊戲,但體積就是重了些,攜帶不便。 不過,這樣的情形將由所改觀,因為AMD推出一種外接顯示卡(簡稱外接顯卡或eGFX)的機箱,叫做XConnect,能賦予一般筆電能夠連接外接顯示卡能力,讓筆電也能可以馬上增加GPU馬力,搖身變成電競級筆電。 AMD的XConnect技術,就是包含一組外接式顯示卡機箱,裡面可以安裝1張桌機級的Radeon顯示卡,並透過Thunderbolt 3介面,連接至筆電的USB Type C連接埠,讓原本用內顯時玩起來卡卡的遊戲,能夠馬上切換到外顯來做繪圖運算,這樣就讓遊戲在筆電螢幕上,以最佳畫質與最佳流暢度呈現出來,不用因為跑不動遊戲而需要重新買一台。 XConnect比起其他的外部GPU擴充技術還要棒。在方便度部份,就像是插上USB隨身碟一樣方便,而且最重要的是隨插即用,「不需要重新開機」,即可馬上從內顯切換至外部GPU,這樣的技術可說是一項創舉。而且將GPU做成電腦周邊的方式,平常不玩遊戲時,只要帶著筆電走就可以了,若需要玩遊戲的話,只要帶著AMD XConnect技術,出門就可以玩遊戲,享受到與桌機同等級的遊戲畫質與效能。 實際效能測試方面,以內建Radeon R9 Nano GPU的Razer Core XConnect機箱為例,並連接至Razer Blade Stealth筆電之後,執行一些重量級遊戲,並將畫質調到最佳設定,結果在Alien Isolation、Battlefield、BioShock Infinite、Tomb Raider、Batman Arkham Origins等遊戲,在1440p (2560x1440)解析度下,平均畫格數都有70張以上,成績可說是非常耀眼。由於XConnect裡面的顯示卡是一般PCIe 3.0規格,因此倘若未來要玩4K遊戲,覺得外部GPU效能不足的話,只要將XConnect機箱裡面的顯示卡升級上去即可。 AMD XConnect機箱,提供1組Thunderbolt 3 接頭、40Gbps Thunderbolt 3 纜線,並可支援Radeon R9 Fury/Nano/300系列/290X/290/285等顯示卡(最高可支援到TDP 375W的GPU)。筆電部份的需求,則是BIOS必須支援透過Thunderbolt 3連接外部顯示卡,Thunderbolt 韌體 (NVM)為v.16以上。目前可支援XConnect技術的筆電,有Razer的Core、Blade Stealth、New Razer Blade (2016)等產品,再加上迷你電腦(Mini PC)也將是AMD XConnect技術能夠支援的對象(就連Intel最新旗艦級的Skylake Canyon NUC小巧電腦,也都支援AMD XConnect技術),因此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筆電與迷你電腦加入支援AMD XConnect技術的行列。 在下世代GPU的效能競賽中,誰能率先進入1x奈米製程,誰就能掌握市場動向,以AMD這次發表的Polaris家族GPU,就是一款採用14奈米FinFET製程的GPU,使用第四代GCN架構(GCN 1.3),搭配最新的GDDR5或GDDR5X記憶體,讓繪圖性能再次爆發! 在AMD規劃的GPU產品線中,其Polaris家族,首次導入14奈米FinFET製程,能有效將GPU的Die Size體積變得更小、同時也能降低功耗。AMD將推出Polaris 10與Polaris 11兩種GPU。 Polaris GPU的主要特色在於同樣在1920x1080 60FPS的解析度模式之下,以AMD Polaris 11跟競爭對手(GTX 950)相比,前者只須86W,而後者則需要140W,可說是非常省電的GPU,若筆電搭載Polaris GPU,將能提供更長的電池續航力。 至於Polaris架構之GPU的主要特色,主要是支援了HDMI 2.0a與DisplayPort 1.3,能完整支援4K@60FPS的遊戲,在API支援部份DirectX 12.1、OpenGL 4.5、OpenCL 2.1、Vulkan 1.0等API皆能支援。同時可以處理HDR (高動態範圍)的影像,能支援h.265 main10的4K解壓縮與以及4K h.265 60FPS的壓縮能力。 綜合上述的GPU技術展示,可以看到許多AMD在繪圖技術上的創新。像是VR專用顯示卡家族,現在早已買得到;而雙GPU、雙顯示驅動程式合一的Radeon Pro Duo顯示卡,讓VR開發者能夠感受到其開發上的效能優勢;此外XConnect技術,讓筆電或迷你電腦,也能透過外接GPU來提升遊戲效能;至於功耗更低、效能更高的Polaris GPU,也將是未來顯示卡的全新主流架構。由此可看到AMD在繪圖技術上的領先程度,以及產品的多元化,值得業界與玩家的推崇。 同時,AMD也正建立一套完整且開放的生態圈,讓產業上中下游都能享受到AMD繪圖技術所帶來的好處與優勢。包含提供開發者取得完整的開發工具與產品支援,以開發出各式3D與VR的硬體、軟體(如遊戲)或內容服務。而在銷售端,AMD的各種Radeon產品相容性認證計畫,讓其夥伴能提供最佳產品選購建議,讓消費者在選購上能有所參考依據。 為讓開發者與消費者了解這次不是說說而已,AMD選擇在Computex 2016正式發表了第七代的A系列行動APU,現場並有超過10款筆電內建這款APU,讓只有399美元預算的絕大多數筆電消費者,也能以便宜的架構來享受到AMD全新APU所帶來的繪圖加速快感。 至於Polaris GPU的部份,AMD也正式發表Radeon RX 480顯示卡,售價只要199美元起,並將於6/29日(美西時間)正式上市,不僅物美價廉,讓消費者能夠享受VR而不用花大錢。而大家期盼的全新Zen核心之桌上型CPU,AMD也已經準備好了,並將於日後正式發表。 總之,AMD的第七代APU已經上市,GPU將於6/29正式上市,而全新架構的CPU也將推出。此外AMD XConnect技術讓玩家可以外接顯示卡機箱來擴充GPU效能,讓小筆電也能升級電競;開發者可以選購Radeon Pro Duo來設計VR遊戲,雙模驅動程式提供更完整的專案繪圖需求。相信AMD的新技術,將帶給消費者耳目一新的體驗。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Western Digital My Passport Ultra 3TB」實測開箱,超大容量外接硬碟!
現在要買外接式硬碟,有非常多的品牌與機種可以選擇。若要買大容量版本,最大的話,市售只有3TB與4TB機種。硬碟大廠的話,採用2.5吋單硬碟機種,威騰供應的最大容量機種,是WD My Passport Ultra 3TB外接硬碟;希捷供應的最大容量機種,是Seagate Backup Plus 4TB外接硬碟;東芝供應的最大容量機種,是TOSHIBA Canvio Connect II 3TB外接硬碟;三星供應的最大容量機種,是SAMSUNG M3 Portable 4TB、SAMSUNG P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昱科供應的最大容量機種,是TOURO S 1TB、TOURO MOBILE PRO 1TB與TOURO MOBILE 1TB。採用2.5吋雙硬碟機種,威騰供應的最大容量機種,是WD My Passport Pro 4TB外接硬碟,希捷供應的最大容量機種,是Seagate Buckup Plus Fast 4TB外接硬碟。然而,要挑選外接硬碟,當然,也是要多比較看看,才能知道究竟哪一款容量又大、速度又快! 這邊,我們拿到了一顆WD My Passport Ultra 3TB外接硬碟,3TB版本型號為(WDBBKD0030BBY-PESN),裡面有1顆2.5吋3TB硬碟機。根據外包裝盒的說明,三十天免費支援(以第一通電話算起),三年有限保修期! 購買WD外接硬碟之後,只要把外接硬碟,透過內附的USB 3.0傳輸線,直接安裝到桌機或筆電,立刻就能開始使用。WD提供了三個工具,第一個是WD Backup,提供了百度、Dropbox的雲端硬碟儲存能力,具備自動備份,以及還原的功能。第二個工具是WD Security,提供了密碼保護功能,由於硬碟資料,採用了256bit加密,因此若忘了密碼,等於是資料就人間蒸發了。第三個工具是WD Drive Utilites,提供了診斷功能,裡面有運行磁碟機狀態檢查,可確認磁碟機是否存在,掃描磁碟機則有執行磁碟機快速測試,這個檢查的時間比較短,還有執行磁碟機完整測試,這個檢查的時間比較長。睡眠計時器,則可以設定,不使用多久之後,進入睡眠模式。磁碟機清除,則是永久刪除裡面的所有資料,由於使用這個功能,將會完全刪除硬碟裡的資料,務必小心使用。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這款HDD內部的規格資訊。 使用的硬碟型號為WDC WD30NMVW-11C3NS2 3000.5 GB,可以很清楚看出來,這使用的是WD硬碟。韌體為01.01A01,介面為SATA 6G/s,對外介面為USB 3.0介面,主軸馬達轉速為5400轉,緩衝區大小為8192KB。 硬碟容量顯示3000.5GB,正確容量為2794.4GB。 剩下可使用的空間為2.72TB。 這邊使用,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132.2MB/Sec,寫入速度:131.1MB/Sec。0Fill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131.2MB/Sec,寫入速度:130.6MB/Sec。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98.6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97.7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讀寫測試結果還在正常表現範圍之內。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291.72。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132.316MB/Sec,寫入速度:129.756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139.085MB/Sec,寫入速度為133.108MB/Sec。 WD My Passport Ultra 3TB外接硬碟,格式化後還有2.794TB,供貨有野莓紅、閃耀白、貴族藍與經典黑共四個顏色,光華商場一上市報價,為含稅報價5790元,後來降價到含稅報價5190元,最新又調降到含稅報價4890元。效能表現上面,CrystalDiskMark測試,讀取速度為132.2MB/Sec,寫入速度為131.1MB/Sec;HD Tune Pro測試,效能測試選單,讀取速度最大值為130.1MB/Sec,平均值為98.6MB/Sec,寫入速度最大值為129.2.1MB/Sec,平均值為97.7MB/Sec,整體來說,有相當不錯的存取速度。值得注意的,這款外接硬碟,提供有WD Security,可以提供256bit硬體加密,必須透過密碼才能存取,這功能相當好用。此外,還有磁碟機清除功能,可以確保裡面的資料完全清除,萬無一失。 根據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調查結果,這顆WD My Passport Ultra 3TB外接硬碟外接硬碟,早在2015年07月中旬,就已經在台北光華商場到貨,不過,光華商場一上市報價,為含稅報價5790元,後來降價到含稅報價5190元,接著又調降到含稅報價4890元。最新,則降到4750元。 這次,PCDIY!拿到WD My Passport Ultra 3TB外接硬碟,實測開箱過後,發現這款3TB外接硬碟,讀寫速度相當快,由於不少玩家、企業用戶,都希望能買到超大容量外接硬碟。不過,大容量外接硬碟,價格上並不便宜,要口袋夠深,才有辦法買下去。此外,Windows格式化之後,仍然還有2.72TB空間可以使用,不管儲存什麼資料,都相當夠用。加上還有「經典黑、閃耀白、貴族藍、野莓紅」共四個顏色可以選擇,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機種來搭配。無疑的,這是款超大容量外接硬碟優質首選! 廠商名稱:WD - 台灣威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666-290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光華商場,變成Gogoro的戰場!
光華商場每天都有新鮮事,今天一樣不例外。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今天在光華商場遊晃挖新聞的時候,八德商圈店家突然出了一個機智問答,考說:「光華商場,有兩家機車店。請問是哪兩家?」這個問題,真的是把派大星給難倒了!說也奇怪,光華商場這邊的機車店,不就是只有Gogoro嗎?為了解開這個謎題,派大星騎著機車趴趴走,試著來解開這個機車問題。 派大星在八德商圈這邊,到處找機車行。找了半天,發現最近的,也要到八德路二段,才有正良機車行與易昌機車行。回到八德商圈店家這邊,店家說答案揭曉,另一家機車店,是在光華數位新天地裡的AUTOBUY購物中心(極品專賣,歆宇科技)。光華商場這邊的機車店,原來真的有兩家,Gogoro與AUTOBUY購物中心。這個問題,真的很機車耶! 光華商場,也稱為八德商圈,是台灣電腦重鎮,3C市場的標竿,也是電腦零組件與周邊的聖地。這邊,可是玩家逛街敗家的好去處。許多玩家,都會到光華商場這邊聊科技、談未來,順便看看有什麼新東西。 Gogoro光華八德店(八德路一段27號),這個地點,原本則是現代生活廣場的1F,後來轉租給睿能創意。Gogoro的話,由於這家公司是嶄新的思維,賣的是電動機車,走的則是兼具綠能與動能的Smartscooter 智慧雙輪。Gogoro,採用特殊的租用商業模式,總共有GOGORO LITE、GOGORO與GOGORO PLUS三種車型,主要是外觀與配件的不同: ●GOGORO LITE報價88,000元(扣除補助,實際價格63,000元起) ●GOGORO報價98,000元(扣除補助,實際價格73,000元起) ●GOGORO PLUS報價108,000元(扣除補助,實際價格83,000元起)。 Gogoro Smartscooter 智慧雙輪,它的特點,電池是跟Gogoro租用的,每個月得付月費,才能享受不同里程數的使用,這跟傳統機車要付錢加油一樣,都是使用者付費的道理。目前,總共有分成五種里程電池資費方案: ●自在方案399元(當月150公里,超過里程數:1元/里) ●自在方案599元(當月400公里,超過里程數:1元/里) ●暢遊方案299元(當月100公里,超過里程數:2.5元/里) ●暢遊方案499元(當月200公里,超過里程數:2.0元/里) ●暢遊方案799元(當月600公里,超過里程數:1.5元/里) 電池的話,則要去Gogoro電池站更換,目前則在展售中心,以及加油站提供電池交換服務! 銷售服務:11:00-21:00 保修服務:週一至週六 11:00-21:00 (週日公休) 門市電話:02-2395-7070 地址:臺北市八德路一段27號一樓 最近,Gogoro則有提出了一個性能提昇方案,用戶要是願意付出249元/月,則可以釋放所有動能,加速更強勁,極速再提昇。 沒錯,Gogoro,也玩超頻!事實上,這個功能,是用程式,來鎖住Gogoro引擎的輸出,以及馬力的控制。用戶要是願意付費的話,Gogoro可以更改程式,提供性能提昇。 Gogoro,真是一個很潮的公司!性能提昇方案出來了,加錢還可以加馬力,解除引擎的鎖頻,讓你的車子超頻使用,真的是潮到出水了! 光華商場,由於是台灣消費性電子商品的最大集散地,也是科技迷的聚集地點。Gogoro光華八德店,自然也就成為了玩家新的朝聖地點! 最近,常去光華商場逛街的朋友,一定可以發現,這邊越來越多Gogoro車友。這則是因為,Gogoro光華八德店,除了是一家展售中心,也是電池交換站。也因此,很多Gogoro車友,會來這邊換電池,買零配件。Gogoro車友,還會帶朋友來賞車。 最重要的,不管你是不是Gogoro車友,都可以來這邊賞車、試車!可以直接到Gogoro光華八德店這邊,享受Gogoro騎乘樂趣! 也因此,現在,光華商場,已經不只是以前那個八德商圈,也有了更多的新風貌。光華商場,變成Gogoro的戰場! 光華商場這邊,除了是電腦玩家的聖地,科技迷的聚集地點。最重要的,也是科技八卦集散中心。 最新消息,第二代Gogoro II,也就是Gogoro 2.0,據說也要出了。車友詬病的車子太小,車台的尺寸將會加大,車子一摔整個解體,車子的耐用度將會提昇。究竟這個八卦是空穴來風,還是真有此事。這個謎底,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
Linode Cloud Hosting虛擬主機價格再下殺,史上最超值SSD Virtual Server誕生!
好消息:「架網站,租比買更划算!」 以前,常會聽到,架網站,先去買硬體(Server),再去買軟體(O/S、Software)。現在,這個觀念,已經徹底被顛覆了!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則是因為Virtual Server(虛擬主機)業者,全球化激烈競爭之下,軟硬體服務不斷升級,價格持續下殺。這次,全球第四大Virtual Server(虛擬主機)業者 - Linode Cloud Hosting,提供了CPU:1-Core,RAM:2-GB,Storage:24-GB SSD,Transfer:2-TB/Month,報價:USD.10/Month,創下史上最超值SSD Virtual Server價格新低記錄! 2016年06月16日,全球第四大Virtual Server(虛擬主機)業者 - Linode,為了慶賀13歲生日,針對用戶送出了生日禮物,提出了免費加RAM新計劃,記憶體可以免費加大,用戶可以直接進行線上升級,免費加RAM。 ●Linode 1GB~4GB方案,免費加100% RAM ●Linode 8GB~32GB方案,免費加50% RAM ●Linode 48GB方案,免費加33% RAM ●Linode 64GB~96GB方案,免費加25% RAM 乍聽之下,伺服器免費加RAM,用戶好像沒什麼賺頭。不過,事實上,對於雲服務來說,RAM的容量,記憶體的容量,代表著同時間能處理的運算量增加,不少玩家和IT人員,聽到有這樣的免費加記憶體好康,都樂歪了! 雲端應用的普及,租Server,比買Server便宜!雲的時代,真的到來了! 這是因為網際網路,串連全世界的關係,除了電信業者本身的激烈大戰,全世界都有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ISP(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與Internet Data Center - IDC(網路資料中心),加上網際網路霸主加入這場戰爭,此外,還有專業做服務的雲業者,積極經營這塊雲應用,更讓這塊雲市場,從原本只有區域的競爭,轉變成為全球大戰。全球跨國的雲業者,知名的就有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 Platform與Amazon AWS,他們提供的是各種雲端應用,除了Virtual Server(虛擬主機),還包括了Cloud Computing(雲端運算)。然而,全球比較大的Virtual Server(虛擬主機)業者,市佔最高的則是Amazon EC2,再來,按照排名依序,則是Rackspace Cloud Servers、SoftLayer Cloud Servers、Linode Cloud Hosting、Savvis VPDC、Microsoft Azure與DigitalOcean。 在整個Virtual Server(虛擬主機)價格大戰裡面,最殺的則是Linode Cloud Hosting與DigitalOcean。 要架網站的話,也不一定要自己買Server,伺服器的軟硬體,不但全都可以用租用,Linux系統也完全可以線上安裝,就連網管人員也能付費代管,加上不用花上額外的電費、網路費,因此,越來越多網站是架設放在雲端伺服器。一般的Web Hosting(網站代管),可以分成Virtual Server(虛擬主機)、Virtual Private Server - VPS(虛擬專屬主機)或Co-Location(主機代管)。講玄一點的話,現在所謂的Cloud Service(雲端服務),裡面提到的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 SaaS(軟體即服務)與Platform as a Service - Paas(平台即服務),指的Cloud Computing(雲端運算)服務,就是把各種網路應用服務,給放在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ISP(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nternet Data Center - IDC(網路資料中心)的雲端伺服器上面。 隨著Linode Cloud Hosting,與DigitalOcean,在虛擬主機上面的跨國競爭,不但出現了:「租Server,比買Server便宜!」的狀況。也讓架網站,不再那麼的困難,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當然,台灣虛擬主機業者,與國外業者,價格相比之下,仍然偏高,流量也沒有提供9TB、16TB與20TB,也難怪許多用戶,通通跑到國外去架網站。當然,若講到架網站的話,並不是外國月亮就比較圓,還要考慮到用戶的區域,以及傳輸檔案類型,甚至會需要用到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內容傳遞網路,以及Load Balancers Server負載平衡伺服器或Load Balancers as a service負載平衡雲端應用服務,必須按照自己的網站服務需求,來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不管如何,台灣虛擬主機業者要加油了!
-
光華商場美食商機大爆發,肯德基爺爺KFC速食搶進八德商圈!
號外:「肯德基爺爺報到!!! 接下來,就等麥當勞叔叔了!!!」 最近,已經倒了3間店... 光華商場這邊,也就是八德商圈,實體店面蕭條,這樣子的情形,已經是最新的現況!整個3C賣場的狀況,都不樂觀!接下來的下半年,也是挫著等。然而,八德商圈這裡,也因為三創生活園區的出現,產生了商圈移轉。八德路一段43巷,原先是沒人要的地方,因為是八德路到三創生活園區的捷徑,人潮帶來錢潮,反而變成了新的黃金店面。不過,三創生活園區有人潮沒錢潮,沒有營業額,沒有提袋率,這從原價屋-數位三創店生意不好,還有進駐三創生活園區店家沒賺到錢,大家也對郭台銘公子郭守正的鴻海秋葉原未來感到憂心。 前陣子,光華商圈結束營業的那些店,後續的發展如何呢?然而,就在店家收攤之後,問題才真正開始!首先,有些是惡性倒閉的,通路商這邊,大多都有提供店家所謂的信用額度。惡性倒閉的話,通常事先向各大通路商,進了一大批貨,再來,就出現人間蒸發的狀況!因應這樣的情形,通路商也有因應的措施,通常會跟保險公司做應收帳款承購(FACTORING),以及應收帳款信用保險(AR/CREDIT INSURANCE),這都是一個保險的措施。 不是每一個結束經營的店家,都是惡性倒閉的。以現在3C商品低毛利來說,大部分經營不下去的問題,都是被房租壓死。以八德路沿線來說,1~4F的獨棟店面,租金約在50萬/月上下,現階段不少的店家,大部分都是屋主,像是紐頓、慶聲、騰勝貿易(Brother)。屋主的話,店租壓力相對就比較小。 當然,也有被併購的案例,八德路一段15號(優仕),其實,光華商場附近的店家也都知道,蘋果電腦及周邊,一樣不好做。但很幸運的,優仕找到了金主,主要股東是中華電信的神腦國際入股,成為了神腦國際子公司。八德路一段64號(龍成科技,龍成電腦),原先掛著acer宏碁招牌,這家acer筆電專賣店,年初就結束營業,據傳也是被租金給壓垮。 最新消息:「acer走了,KFC來了!!!」這個黃金店面,即將由肯德基爺爺入主! 光華商場,也稱為八德商圈,是台灣電腦重鎮,3C市場的標竿,也是電腦零組件與周邊的聖地。 最近,市場一直傳出,光華商場玩不下去,八德商圈將慢慢消失,店家撐不下去的消息。光華商場真的不行了嗎?這跟進幾年來,電子商務的崛起,越來越多的購物網站出現,價格越來越透明有關。然而,近幾年來,由於房地產不斷炒高,店面的價格持續飆漲,房租也跟著水漲船高。同時,人事費用不斷飆高,減少工時的問題也相繼出現。很明顯的,實體店面、賣場的人潮,近幾年來,出現了持續減少的狀況。整體來說,對於實體店面業者,產生了很大的壓力,業績減少,毛利降低,費用變高,經營的難度也相對拉高。 更重要的,是手機、平板一直進逼,不但電腦效能過剩,沒有新的殺手級應用,手機、平板就能上網,行動版遊戲整個崛起。原本賣相機的店家,也因為手機相機的像素提高,變得難以經營。原本賣電腦零組件的店家,轉行去做手機,也不一定有辦法經營。目前,看得出來,筆記型電腦專賣店,電競崛起之下,仍有不錯的佳績。鎖定玩家族群的業者,線上估價、價格透明與專業服務訴求的原價屋,生意並沒有掉下來,反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很顯然的,差異化的經營,是很關鍵的重點。光華商場新崛起的,則是以吃喝為主的餐飲業,各家業者的生意都還不錯! 然而,這可以說是一個光華商場美食商機大爆發! 光華商場這邊的話,並不是沒有人潮。人潮的確比以前少,不過仍然是人來人往。有人潮沒錢潮,沒有營業額,沒有提袋率,這才是真正的問題。不過,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跟電子商務的崛起,越來越多的購物網站出現,價格越來越透明有關。 不過,沒有提袋率,吃喝少不了!也因此,八德商圈這邊,可以說是光華商場美食商機大爆發!這可以從八德路一段82巷,裡面店面,全部被餐飲小吃店給佔滿,而且,新的餐飲店家,不斷的開張,從這邊就能看出端倪。 八德路一段82巷,牛肉麵店,有三家,義大利麵店,有兩家,咖哩飯,有兩家。豬血糕店,也有兩家。就連,蛋餅店,也有兩家。不過,這還不包括,沒有固定攤位的流動地攤。零零總總,若加起來,光華商場的餐飲小吃店,可是不勝枚舉! 這次:「acer走了,KFC來了!!!」在光華商場這邊的話,也是引起話題。 主要的原因,即將在8月份開幕的肯德基KFC - 光華店,地址:八德路一段64號。很巧的,對面就是漢堡王Burger King - 光華店,地址:八德路一段31號。第二家速食店的進駐,也代表著看準光華商場的人潮,對於八德商圈寄予厚望。 當然,肯德基爺都來了!接下來,就等麥當勞叔叔,也來湊熱鬧了!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Windows商店遊戲銷售慘淡,微軟Xbox遊戲將「再」在Steam上架
您有多久沒有打開Windows的App Store呢? 微軟為推廣自家Windows 8/8.1/10內建的App Store (軟體市集),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第一個殺手鐧是提供Windows 7/8/8.1用戶免費升級,相信你我都被這個升級軟體「嘮叨」了很久。第二個是提供Project Centennial (傳統型應用程式轉換器),讓傳統應用程式能夠轉換成Windows平台(UWP)的Appx格式,以便在App Store上架! 自微軟於Windows 8開始內建自家的App Store,軟體數量就一直持續起不來,雖然微軟極力在推廣自家的App Store,但是一般使用者仍很少從該App Store下載軟體,至於遊戲方面,微軟為提倡未來單一Windows平台,讓玩家的Xbox帳號能在Xbox與PC兩個平台上使用,甚至表明未來只要在Xbox或PC上其中一個平台下購買遊戲,就可以在Xbox或PC平台上玩該遊戲。 只是,要從Windows平台的App Store下載遊戲,可能不像Steam那樣方便,加上遊戲下載過程有時會卡住,玩家想好好玩個遊戲,可能要花點耐心!而且Windows App Store只有在Windows 8以上才有,因此對於絕大多數還是以Windows 7平台來進行遊戲的電腦來說,這些遊戲等於是無緣讓玩家看到、買到、玩到! 相較於Valve公司的線上遊戲商店Steam來說,就沒這些限制,管他什麼DX11/DX12,能讓玩家在任何平台都能玩到最棒的遊戲,才是重點。因此Steam如今已是非常多玩家與用戶必備的軟體。而且Steam裡面的遊戲軟體種類繁多(將近破萬),加上有完整的社群討論區、下載速度快、購買程序簡便、交友功能等特色,下載遊戲亦可選擇安裝目錄,同時上線人數也最多(尖峰值破千萬)。如今Steam已成為當今遊戲玩家必備的PC娛樂平台。 今年的E3展,微軟除了表示新推出的Xbox One遊戲,都能支援Windows 10平台,讓玩家能在兩種平台下進行遊戲。但是,這些遊戲目前只有在微軟自家的App Store商店上銷售,因此為了不重蹈Games for Windows Live的覆轍,微軟這次也將把遊戲在Steam上架,讓玩家能玩到更多微軟出品的好玩遊戲! Xbox業務主管Phil Spencer在E3表示,他看到今天Steam的成長率極為驚人,相信5年後仍然是遊戲的最大平台。微軟視Valve為重要的ISV(獨立軟體供應商)夥伴,且Valve也是實現Windows成為當今最佳遊戲平台的重要關鍵廠商,既然Valve在這邊做得這麼好,那麼我們將遊戲「再度」於Steam上架,這樣做不會傷害到我們的。 Spencer也承認,只有在微軟自家商店上架「戰爭機器終極版」(Gears of War: Ultimate Edition),以及「量子裂痕」(Quantum Break)這些近期強作,其銷售量僅有一般般,看來Spencer等於間接「打槍」自家的Windows商店。相較於Microsoft Studio的「世紀帝國」(Ages of Empires)系列、「聖靈之光」Ori and the Blind Forest等遊戲都有在Steam上架,而唯獨Halo (最後一戰)和Gears of War (戰爭機器)這類的大作卻偏偏沒在Steam上架,導致遊戲的露出管道無法變得更廣。這樣做其實是錯的。 既然Spencer表示近期Xbox的大作,也將陸續在Steam平台上架,但他還是建議玩家們還是別輕易把Windows商店的會員卡燒掉。這樣看來,微軟還是對自家Windows商店還是很有信心的,只是近期為了衝高業績,不得不向Steam「妥協」。 也許他可能想說:要是我是微軟高層,我應該會建議微軟先別花巨資買下LinkedIn (領英),應該設法辦法買下Valve或Steam才是!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Intel網Killer網Realtek網 不同網卡晶片,引爆鍵盤大戰!
批踢踢實業坊PTT,這幾天有個網友PO文:「[請益] i網k網r網,使用差別」很快的,馬上就引起了很多玩家與專業用戶的注意。網友表示,信仰加成 60M變成600M。有人說,k不愛,r可,有i也不錯。然後,就有網友說,坦白說你用起來根本無感 只有爽度問題而已。再來,網友說,其實無感,都心理作用居多。結果,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 ----------------- ----------------- 由於電腦的高度整合,主機板全包所有功能,現在所有的桌機、筆電、工作站或伺服器,全面都內建網路晶片,已經不用額外再添購網路卡了。除非是需要擴充額外的網路功能,增加有線網路埠數量,使用10GbE、40GbE有線網路,或者增加無線網路功能,否則已經沒有人會額外添購有線網卡、無線網卡了!目前的1GbE有線網路晶片,則是以Intel、Killer或Realtek有線網路晶片為主,少數則使用了Broadcom或Marvell有線網路晶片,10GbE、40GbE有線網路晶片,則又是不同的世界。無線網卡的話,Broadcom、Intel、Marvell、MediaTek、Qualcomm Atheros、Quantenna、Realtek與Redpine Signals。 然而,不同的網卡,不同的網路晶片,真的有差嗎? 現在不少主打遊戲網路效能的遊戲主機板,還有主打遊戲最佳化的遊戲筆電、遊戲桌機,強調內建Killer(Qualcomm Atheros Killer)網路晶片,就能提供玩線上遊戲不LAG、看線上高畫質影片更順暢的使用體驗,究竟Killer網路晶片為何如此受到廠商青睞?為何它能提升線上遊戲和影片的傳輸效能?這邊針對Killer的發展、技術做了深入淺出的報導,並且,提供了實際測試比較的數據,比較各網路晶片的傳輸效能,同時整理了採用Killer網路晶片的主機板資訊,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Killer這個網路晶片,最早是從2006年開始嶄露頭角,是BigFoot旗下的網路晶片品牌。稍微有留意科技新聞的朋友,應該對美商高通Qualcomm(NASDAQ:QCOM)行動晶片設計公司不陌生。為了擴大業務、增加營收來源,2011年,Qualcomm併購網路通訊廠商Atheros,將市場延伸至Wi-Fi、藍牙和乙太網路等無線和有線網路產品,Atheros成為Qualcomm全資的子公司;2011年8月,Qualcomm Atheros併購專門開發遊戲網路晶片的Bigfoot Networks,其Killer遊戲網路晶片也收編旗下,正式更名為Qualcomm Atheros Killer,應用在個人電腦零組件部分,現在可以在Intel與AMD平台遊戲主機板,都可以看到Killer網路晶片的蹤跡,訴求線上遊戲的效能精進。 2015年時,Killer這個網路產品線,又從Qualcomm獨立出來,成立了Rivet Networks,也因此,現在變成了Rivet Networks Killer。 Killer是專門針對遊戲所設計的網路晶片,用專屬網路處理器來負責運算處理,能對線上遊戲進行最佳化,主要以進階串流偵測、可視化的網路頻寬控制和應用程式優先排序等技術,對網路連線、負載和封包處理等優先程序優化調校設定。Killer網路晶片的遊戲軟硬體的優化加速藉由程式的監控,能有效降低Ping值、調整封包處理順序與頻寬管理,同時不用等待作業系統的處理程序,直接進行網路連線,加速傳輸效率;程式管理工具以圖形化方式進行控制,提供網路活動記錄,可監控各種應用程式連網,或進一步封鎖程式連網,透過硬體處理晶片和軟體管理達到遊戲網路與專屬程式的網路最佳化應用。 目前Killer遊戲網路晶片有四種產品 –內建式乙太網路、網路卡、無線網路和有/無線(Combo)的產品。內建式乙太網路多數內建在主機板中,華擎(ASRock)、技嘉(GIGABYTE)和微星(MSI)的遊戲主機板都有採用,目前最新的型號為Killer E2200、E2400系列,為Gigabit(1000Mbps)網路晶片。因為主機板內建網路晶片的關係,現在零售市場的網路卡需求已經微乎其微了,只有少數專業用途的使用者才會有選購的需求,Killer網路卡在市場上可能還是會搜尋到較早的BigFoot品牌,但那是較舊的Killer E2100,功能和效能上相對較弱,現在已經發展到了Killer E2200、E2400系列。 無線網路方面,802.11n產品,Killer有Wireless-N 1102、1202和1103三種,目前已經淘汰。最新802.11ac產品,則有Killer有Wireless-AC 1435、1525和1535三種。而有/無線(Combo)則分成Killer DoubleShot、Killer DoubleShot Pro與Killer DoubleShot-X3 Pro,這是有線加無線的優化解決方案。 Killer網路晶片能針對遊戲進行最佳化,提升遊戲的網路速度,那所謂的最佳化指的是什麼呢?若想要稍微了解,就需要從網路概論中的通訊協定開始說起。網路剛開始發展時,如果是你玩你的,我做我的,彼此不相容,簡單想也知道實用性會大受影響,發展到一半想改也很麻煩,為了讓不同的軟硬體設備相互連結、通訊和溝通,因此國際標準組識(ISO)特別制定一套網路標準 - OSI 七層協定(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由底層至高層階別為實體層(Physical)、資料連接層(Data Link)、網路層(Network)、傳送層(Transport)、會談層(Session)、表現層(Presentation)和應用層(Application),而為了讓程式更容易撰寫,便簡化架構為連接層(實體+連接)、網路層、傳送層和應用層(會談+表現+應用層),每一層有每一層負責的功能和所使用的通訊定,其中以TCP和IP兩種協定最為重要,所以又稱為TCP/IP四層架構。分層架構有點類似模組化的概念,其中那裡出問題,只要針對相對應的模組進行檢查除錯即可,不用整個砍掉重練。 Killer網路晶片硬體上即能自動進行網路最佳化,軟體部分則是提供圖形化介面進行監視和管理。Killer的應用軟體為Network Manager,會隨著驅動程式一起安裝,主要有應用程式、網際網路、系統性能和網路卡監控功能,軟體將提供總流量前5位應用程式、2分鐘內上 / 下載流量/無線訊號強度、網路卡連接速度 / IP位址 / MAC位址等記錄和資訊,除了簡單的頻寬控制和網際網路測速外,也有像cFosSpeed軟體的優先權調整功能,可視那些應用程式佔用頻寬,阻止或各別設定存取網路的先後次序,讓網路遊戲或串流影音更加順暢。 TCP/IP四層架構中,傳送層使用兩種通訊協定:TCP和UDP,這種通訊協定依不同的需求所設定。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送控制協定)為連線導向機制,連線使用三向交握(Three-way handshake)來確保資料能正確無誤地傳送和接收,封包的表頭(header)資料較長(20 bytes),一次所能傳送的實際資料量較少,所以速度較慢,但可靠性較高,適用要求資料正確,但速度不是那麼講究的應用,如HTTP、HTTPs、FTP和SMTP等協定;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資料流協定)為非連線導向機制,沒有嚴密的檢查機制,接收端收到封包後,無需向發送端回應,但因為表頭資料較少(8 bytes),一次所能傳送的資料較多,因此速度較快,可靠性較低,適合要求低延遲、即時反應的相關應用,如DNS、DHCP、IPTV、VoIP串流影音媒體和網路遊戲等用途。而Killer網路晶片的功能主要是能提升UDP的傳輸效能,進而降低網路延遲率,提高網路遊戲和高畫質串流影音媒體的應用,加速連網速度。 測試設定部分,找來內建各種不同網路晶片的主機板,以兩個電腦平台連接一台Gigabit(1000Mbps) LAN的AP進行測試,一台做為伺服器(Sever)端,受測電腦為用戶(Client)端,使用Netperf網路軟體,編輯一個連續測5次的設定檔,內容為”call Test-TCP 192.168.1.2 20”&”call Test-UDP 192.168.1.2 20,以CMD命令列執行設定檔測試TCP和UDP傳輸率。 測試數據分成TCP和UDP兩個部分,先了解一下這是在Gigabit(1000Mb/s) LAN下測試,所以實際傳輸率有到8、9成都算是比較不錯的成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Intel i217V網路晶片是各家主機板Intel 8系列晶片組平台所內建的最新型號。TCP方面,只有Killer的前身BigFoot的數據相對最差,只有771Mb/s,其它各網路晶片的效能都頗具水準,多數傳輸率都有900Mb/s以上,幾乎已達Gigabit有線網路實際頻寬的極限,其中Realtek和Intel i217V網路晶片最為出色,皆有950Mb/s左右的表現,新的Killer E2200雖然不是最快,但平均也有926Mb/s,比起BigFoot,算是有不少進步。UDP方面是這次測試的重點,它的效能表現直接影響網路遊戲和影音相關方面的順暢度。數據上的表現蠻兩極的,Killer以外的網路晶片效能只能用慘烈來形容,較好的Broadcom和Intel也只有150Mb/s,只有頻寬的1.5成,反觀BigFoot Killer和Killer E2200的成績,連車尾燈也看不到,分別來到874Mb/s和948Mb/s,足足快了有6倍之譜,對於網路遊戲或在YouTube看高畫質影片等影音應用的品質有不少助益。總體而言,Killer E2200的TCP和UDP都衝破900Mb/s,效能表現傑出,這是它所帶給玩家最大的價值所在,也是不少遊戲主機板採用的原因。 然而,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不管你用什麼網路卡,即便測速跑比較快,實際使用未必有差! 為什麼呢?目前的1GbE有線網路晶片,則是以Intel、Killer或Realtek有線網路晶片為主,少數則使用了Broadcom或Marvell有線網路晶片,10GbE、40GbE有線網路晶片,則又是不同的世界。無線網卡的話,Broadcom、Intel、Marvell、MediaTek、Qualcomm Atheros、Quantenna、Realtek與Redpine Signals。 不過,即便玩的是線上遊戲,你的連線速度比較快。不過,真正打怪輸贏的關鍵,仍在ISP端的傳輸速度,不同的用戶端,連到一樣的伺服器,經過的路由不同,會有不一樣的路徑,也會產生不一樣的延遲。網際網路,若產生擁塞,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這在Ping值上面,就會出現差別。最終,都會有傳輸速度上的差異。 當然,遊戲打怪,真正的問題,不是在網路的速度。而是,玩家的手腦並用的速度。網路卡,根本不能幫助突破極限!真正的關鍵,是在玩家的自己的大腦呀。 不要每次玩線上遊戲,被別人巴過去,或被電爆,都怪網路呀! ================= 大家在挑主機板的時候會把網路晶片納入 考慮項目嗎? 我本身只用過r網,不過家裡60M網路是完全可以吃到沒問題 為什麼高階主機板都會特別標榜i網或k網呢? 還是i,k網可以突破極限之類的? ================= ================= ※ 引述《adple123 (弱酸性肥宅)》之銘言: : 大家在挑主機板的時候會把網路晶片納入 : 考慮項目嗎? : 我本身只用過r網,不過家裡60M網路是完全可以吃到沒問題 : 為什麼高階主機板都會特別標榜i網或k網呢? : 還是i,k網可以突破極限之類的? 我個人架站的經驗 螃蟹R內建網路晶片 平均一兩個月會被打到掛一次 我所謂的掛是 當機然後導致重開機 正常遇到這種情形會以為是power爛 可惜不是 有時候網站沒掛 但是RDP就是不回應 還是得強迫手動重開才會好 後來因緣際會 入手一張 intel server網路卡 也不貴 好像不用兩千 然後上面所述情形都不見了 我的server一開三個月 半年 都不用重開 也都沒事 這是我個人遇到的情形 給大家參考 ================= ================= ※ 引述《kidbaby (幸福的進行式)》之銘言: : ※ 引述《adple123 (弱酸性肥宅)》之銘言: 原文口卡口卡吃光光 各位版友好 這大概是小弟在電蝦的第一篇文章吧 以下是小弟我以及周遭的使用經驗 以有線網卡來說 穩定排名是 Broadcom ≧ 3Com ≧ Intel > Realtek > Marvell ≧ Qualcomm Atheros >>>> Killer 有線網路的相容性大多還ok 所以這邊就不說了 Onboard PHY 使用上其實差異不大 因為跟單卡比起來,還是會佔用到 CPU Loading 但有些不知道是硬體還驅動有問題,連一般上網也會掛 Killer 就是在說你 以無線網卡來說 Broadcom ≧ Intel > Qualcomm Atheros ≧ Mediatek(Ralink) > Realtek Realtek 跟 Ralink 的無線網路容易有相容性的問題 廠商也常扣死當過頭,導致容易過熱,網路斷線or網頁沒有回應 Intel 則是訊號稍弱,跟Broadcom 以及 Atheros 相較之下 結論 有線網卡只要跳過末段班的,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問題 當然要穩定性好的,還是建議上單卡的 Broadcom or Intel 但是網拍假卡多,要慎選 無線的相容性跟穩定性最好的還是 Broadcom,沒有之一 以上 手機發文排版請多見諒 ================= 然而,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不管你用什麼網路卡,即便測速跑比較快,實際使用未必有差! 為什麼呢?目前的1GbE有線網路晶片,則是以Intel、Killer或Realtek有線網路晶片為主,少數則使用了Broadcom或Marvell有線網路晶片,10GbE、40GbE有線網路晶片,則又是不同的世界。無線網卡的話,Broadcom、Intel、Marvell、MediaTek、Qualcomm Atheros、Quantenna、Realtek與Redpine Signals。 不過,即便玩的是線上遊戲,你的連線速度比較快。不過,真正打怪輸贏的關鍵,仍在ISP端的傳輸速度,不同的用戶端,連到一樣的伺服器,經過的路由不同,會有不一樣的路徑,也會產生不一樣的延遲。網際網路,若產生擁塞,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這在Ping值上面,就會出現差別。最終,都會有傳輸速度上的差異。 當然,遊戲打怪,真正的問題,不是在網路的速度。而是,玩家的手腦並用的速度。網路卡,根本不能幫助突破極限!真正的關鍵,是在玩家的自己的大腦呀。 不要每次玩線上遊戲,被別人巴過去,或被電爆,都怪網路呀! 若你要問,Intel網Killer網Realtek網,到底有什麼差?對一般玩家來說,應該是只有爽度的差別了! Intel網Killer網Realtek網,到底有什麼差?有的玩家,看到Killer就高潮了!有的玩家,只要看到主機板有Killer,就買單了!這跟記憶體插上16GB,就爽度破表一樣。 不過,談到爽度的話,這就是見仁見智的Feeling了!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想等AMD Radeon 但又有點NVIDIA GeForce情節 引爆網友熱議!
批踢踢實業坊PTT,這幾天有個網友PO文:「[閒聊] 想等RX480,但又有點NV情節」很快的,馬上就引起了很多玩家與專業用戶的注意。網友表示,他的NV情節,對NVIDIA產生信仰,是自從用過高CP值一代神卡,AMD的Radeon HD 5770之後,不小心買了一片NVIDIA的GeForce GTS 250(GeForce GT 9800改版),玩Crysis 2,效果驚為天人,從此之後,NV情節越來越深,一路從460,接著用660,最後則是用960。接著,網友開始推文。有人說,NV->NV->ATI->ATI->NV->NV。然後,就有網友說,信徒就是信徒 別扯那麼多 要傳教可以閃開好嗎?再來,網友說,你就別假裝N粉了。網友開始辯論,我A現在就是狂。再來,有人說nvidia的品牌價值應該就是顯卡界的benz吧,AMD相當於顯卡的toyota 可以做出便宜超值的產品,。也有網友說,唯一支持AMD。再來,預算少推AMD沒錯阿,至於耐不耐用也是看性能吧,我先承認我是A粉。接著,有網友提到,AMD又便宜又好用,nvidia的品牌價值應該就是顯卡界的benz吧。接著,馬上就有網友嗆,根本就luxgen 好嗎?最後,網友提出神回答,Nvidia就是需要你這種識貨的顧客。結果,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 整個鍵盤大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Computex Taipei 2016期間,AMD全球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裁 潘曉明(SPENCER PAN,CVP and President of Greater China),與AMD總裁暨執行長蘇姿丰(DR.LISA SU,President and CEO),發表了劃時代的Radeon RX 480顯示卡,報價美金199元(折合台幣6,450元)起,以低價來銷售新一代研發代號北極星(Polaris)顯示卡。更重要的,Radeon RX 480顯示卡,提供Premium VR,要讓VR可以平價化,並宣稱效能上打NVIDIA GeForce GTX 980,可以踢館NVIDIA GeForce GTX 970。 網路地下八卦,搖指,AMD即將血洗顯示卡市場,用Radeon RX 480重返榮耀。講得更誇張的消息,199美元AMD Radeon RX 480,地下八卦宣稱屌打NVIDIA GeForce GTX 970。 不管網路傳言真假。值得注意的,Radeon RX 480報價美金199元(折合台幣6,450元)起,2016年06月29日正式開賣!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江山輩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這用來形容顯示卡市場,非常貼切。根據PCDIY!鄉野調查,目前NVIDIA與AMD顯示卡的銷售量,已經不是勢均力敵的55波(5:5)態勢,實際上在很多店家,是達到了73波(7:3)態勢,甚至有些店家,達到了82波(8:2)、91波(9:1)的比數,NVIDIA在獨立顯示卡的銷售上面,算是大贏家。 然而,AMD祭出美金199元(折合台幣6,450元)的Radeon RX 480,會激盪出什麼火花?NVIDIA又會怎麼樣來回應呢? ================= 先跟大家說說,小弟我的NV情節是怎麼產生的, 當年,5770大家還有印象吧,算是高CP值的一代神卡, 我當時買了一片hawk版,也順順用,直到有天, 顯卡無法偵測,我寄回MSI,又買了一片GTS250(好像就是9800GT), 換了以後,一如往常的開了crysis 2,結果,效果讓我驚為天人, GTS250跟5770同樣FPS 40-50,但畫面撕裂感改善很多, 自此,我就一路460-->660-->960這樣用過來,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有NV眼的=.= ================= 有句話叫做:「蘿蔔青菜,各有所好!」這意思,告訴我們,鐘鼎山林,各有天性!這也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每個玩家的偏好,都不一樣。 每個玩家的選擇,都不相同。我們也相信,NVIDIA與AMD良性的競爭之下,會有越來越好的顯示卡,價格也將會越來越善解人意。值得注意的,今年就是VR元年,AMD祭出美金199元(折合台幣6,450元)的Radeon RX 480,相信,NVIDIA也會提出超值方案。 問題是,身為玩家的你,會怎麼選擇呢?誰才是真正的王道呢?這就有待時間的考驗,由玩家來見證這歷史的一刻。NVIDIA與AMD的顯示卡世紀對決,這肯定是一場好戲呀!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勒索病毒徹底防護大作戰》小心資料被綁架,安裝趨勢防毒軟體保平安
最近,勒索病毒 (Ransomware) 越演越烈,影響所及,不只是個人用戶,災情慘重,就連企業用戶,也哀鴻遍野。然而,要怎麼來對付勒索病毒呢?除了要有基本的常識,收到的莫名其妙信件,不能打開,奇怪的網站,不要亂去,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不能收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挑選一套,可以對付勒索病毒的防毒軟體,才是真正的王道。 甚麼,檔案也會被綁架?!這可不是天方夜譚,是真實會發生的故事。 以往大家對於電腦病毒的印象,大多是會讓電腦當機、無法運作,或是刪除、破壞程式、檔案資料。進入網路時代之後,流行的病毒變成廣告軟體,或是木馬程式,駭客可藉由木馬入侵電腦,竊取個人資料,或當作跳板,入侵其他電腦。不過,最近最盛行的電腦病毒是所謂的「勒索病毒」,網路駭客透過惡意連結、木馬程式入侵您的電腦後,會自動幫您的檔案進行加密,讓您無法開啟使用,或是鎖住系統,讓使用者無法操作。如果想要讓檔案、系統恢復正常,就必須付出贖金,駭客才會提供可救回檔案的方法。 對於使用者來說,硬碟中寶貴資料的價值更勝過硬碟本身,這也是勒索病毒會從綁架資料下手的原因,一旦檔案被綁架加密,珍貴的回憶照片、影片,重要的工作、學習文件都無法開啟,必須付款後才能取得解密工具,不付款的話,寶貴資料救不回來;但就算真的付款,也要擔心駭客是否真的會幫您解密,只能任人宰割。 你的電腦有多久沒有安裝防毒軟體了呢?雖然,微軟已在Windows中提供免費的Microsoft Security Essentials(市場簡稱MSE)防毒軟體,但僅能提供使用者最基本的安全防護機制,如果想要擁有最全面的安全防護,您需要一套好用的防毒軟體。 不要再鐵齒,覺得自己不會那麼倒楣;或是覺得駭客不會盯上你,只會針對名人下手。小編的朋友就曾經有慘痛的經驗,電腦裡的珍貴小孩照片與重要資料都被加密,被駭客勒索,雖然大部分資料都有所備份,但還是損失了一部分的珍貴檔案。這些資料都是寶貴回憶,無論多少錢也換不回的。對於電腦高手而言,或許心想,我只要不亂點連結,來路不明的檔案不要開,就可以避免中毒。但就怕某次不小心滑鼠按太快,誤點就中了。 勒索病毒是針對檔案進行加密,目前市面上的勒索病毒有很多種,各自的加密方式與技術也有所差異,因此很難針對單一勒索病毒,推出解密的方式。最好的預防方法是針對勒索病毒的散佈途徑來防堵,例如針對Email郵件、網路廣告、網頁連結、不明檔案進行事先的偵測與過濾。以趨勢科技所推出的PC-cillin 2016雲端版為例,內建病毒、間諜程式防護,可以主動防禦勒索軟體,封鎖惡意網頁,防堵駭客入侵,針對電子郵件也提供全面防護,自動過濾垃圾信、詐騙郵件,讓使用者可以更安心上網,不用戰戰兢兢擔心誤點可疑連結,或不小心開啟問題檔案、木馬程式。PC-cillin 2016雲端版也提供了跨平台防護,支援Windows、Mac、Android、iOS,可安裝於3台上網裝置,提供您更全面的網路安全防護。 →更多的【PCDIY!資訊安全世界】: →更多的【PCDIY!資訊安全專欄】: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